20170618 - 曾幾何時的(自封)“攝影之都”
老超厚道,害好奇心過重(又稱八卦)的我展開了尋找爛攝影展之旅。 首先是較早前的一個分上下集的畢業展。 老實說,對畢業展不能太過苛求,集中看老師的作品就行了。可惜,在謹記當年的教誨──玩抽象不能沒有具像元素的同時,正正讓我看見一張虛而無實的作品;再看看攝影者名字,不免有點愕然。 幸好,因此彷彿明白了點什麼。 今天第一站是蘇富比。糟糕,看錯時間,原來禮拜日休息,遂馬上起程到第二站。 路過大會堂,到低座的擺設(?)展打了個轉。觀後印象最深的是陳幼堅的椅子。因為看了太多陳的這系列作品,不禁覺得:大師,是時候找新點子了。 第二站是PMQ。有朋友說過那裡管理不善,所以始終不成氣候。去過幾次的觀感的確如是──就是手裡有詳細地址(這次是S101號單位),但也不容易找到。難找的地址就如玄學大師蘇某口中的艱澀名字一樣:有好處也無法通知閣下。最後還是要用原始辦法:口在路邊(但筆者最討厭問路!)。到了畫廊,才發現展品僅10張左右,而且與主題“百日美人”頗有偏離。釣魚也花點錢買魚餌嘛!逗留不夠五分鐘,便離開前去下一站。 荒木經惟是筆者偶像之一,所以影集大致齊全,只差沒太多機會看見作品真身而已。可惜這次又再落空,禮拜一才休息的畫廊,在禮拜天竟然無人應門,唯有拍下斜對面筆者第二次領稿費*的地方,算是到此一遊。 最後一站是個大底攝影展。正如上文提到的部分展覽,相片不過是魚餌,正事是賣咖啡。至於作品,真心不明白錯用了與場合不相容的器材為何值得成為賣點。此外,用大底是為了輸出大相,但大相黑、白交界有bronzing又應如何解讀?色階幾近非黑即白的大相又是否真的需要用上大幅菲林來拍? 禮拜天不想多花腦筋研究,但我又不懂玩飛鏢,所以決定回家煮飯! *第一次是譚臣道攝影畫報出版社,時年11歲──誰說白紙黑字的資訊比網上的更為可靠?
Updated Jun 18, 2017, 7:03 PM
Jun 18, 2017, 7:03 PM
大禮
老陳把女兒嫁給小張,但半點朱唇萬客嘗的小張媽卻找來一大堆人來代兒洞房--正確點說應該是“輪姦”,因為事件在在女方不情願下發生,理應報警處理。但小張媽堅稱實質丈夫之一的老左權傾天下,整件事應該視作寵幸,還找來恩客若干,齊齊搬出“一滴精貴過你十升血”、“感謝老左給陳女極大禮物”之類的言論來力撐。 邏輯,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相關報導: http://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70109/s00001/1483970576197
Updated Jan 10, 2017, 9:09 AM
Jan 10, 2017, 9:09 AM
20161221
很久以前,已經把攝影展分為兩類:看畫質和看內容的。 前者的佼佼者有乜乜沙龍物物沙龍,所以近年看的都是失望而回。內容乏善可陳光以畫質做賣點的攝影展,竟然連畫質也欠奉,自high也high得太不理旁人感受了吧? 依照我的分類法,前幾天去看的一個攝影展也理應屬於前者,否則文宣也不會在某(些?)參展者的輸出材料上大造文章。正因如此,看見Jack大哥的作品很有驚喜,不僅輸出方面屬於頂尖水平,視覺上也很有脫胎換骨之感。可惜觀展時無緣與Jack大哥面談,否則定要當面請教。 綜觀其他參展者的作品,第一個感覺是畫質很高。依小弟愚見,真正需要重新輸出的僅佔5-10%(參考資料:早前的XX國際沙龍,我認為需要重做的黑白相,比率為100%),包括在離島拍的整輯作品;例如作為主體的白色欄杆(?)至少應以反差予以突出,而浪花那張即使要用較高反差來突出岩石的質感(但其實沒啥),放相時也得好好把浪花燒出來,而不是像現在那樣只得幾條死白的曲線。 N年前陸恭蕙(何秀蘭?)參選立法局議員時,用了一張畫面分成四份,各有不同色調的普普風海報。想不到這次展覽也見到類似作品,只是由不同色調變成以不同相紙輸出同一張底片。可能作者恐怕觀眾太過低能,錯過其苦心,還特地在白邊寫上相紙規格等參數。一看到這幅作品,很是醒神,繼而便想起以打印畫作和相片搵食的老友NK君的試紙簿。看見人家的創意走得這麼前,我也不敢怠慢,有機會再參展的話,一定會把放相試曝光時間的紙條(我夠膽講:絕對不會有任何人的試紙條會像我的那樣“organic”)、做色彩描述檔時印的patches都一併展出。 看官定會發現,小弟一直沒提展場最右邊的展覽區。何解?因為一輯作品太多張看不完囉!
Updated Dec 22, 2016, 9:06 AM
Dec 22, 2016, 2:33 AM
20160817
學校是學習知識,繼而探求真理的的地方。 但如果所有因素都顯示獨立才是真理,做教師的該何去何從? 當然是見其家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隨之立馬焚書,率生北上遊學,暨能讓弟子親歷京師自有顏可肏,遂息方剛血氣,以收撥亂反正之效。 (大誤)
Updated Aug 17, 2016, 9:12 AM
Aug 17, 2016, 9:12 AM
20160719 - 亞細亞之東
我無意識地擺出了個丁字腳七分臉的姿勢,蠻深情的對著櫃台另一邊的女生說: “淨沖,不用裱框。” 旁邊另一(中)女生打算幫忙收錢,問道:“曬多大。” “E6淨沖,入袋不用曬。”嗓子爛改不了,儀態一定要保持。 “啊,沖黑白……”那(中)女生終於發現新大陸!
Updated Jul 19, 2016, 9:50 AM
Jul 19, 2016, 9:50 AM
雨夜羔羊
我從公文袋拿出朋友的菲林,登時沖印店員和我都給嚇得目瞪口呆。 半透明的菲林筒裡滿是黏稠的紅色液體,像血,但更像蝦醬。 我連忙打電話給朋友問個究竟,對方答道:“根據聯邦政府規定,X-pro 1這種顯影劑需要用蝦毛油染色,所以沖出來的菲林都會這樣。” 我把此話轉達店員,對方欣然把菲林收下,只是我之後一直百思不解--菲林既然已經沖了,還叫我拿去沖印店幹嘛? 睡覺前真的不應亂看書!
Updated Jun 13, 2016, 9:55 AM
Jun 13, 2016, 9:55 AM
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
“我們中國在黑暗和絕望的時期中,八年奮鬥的信念,今天纔得到了實現……全世界的基督徒更要一致感謝公正而仁慈的上帝。”   “須知我們戰勝的含義決不止是在世界公理力量又打了一次勝仗的一點上,我相信全世界人類與我全國同胞們都一定在希望著這一次戰爭是世界文明國家所參加的最末一次的戰爭。”   “我中國同胞們必知「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為我民族傳統至高至貴的德性。我們一貫聲言,祇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今天敵軍已被我們盟邦共同打倒了,我們當然要嚴密責成他忠實執行所有的投降條款,但是我們並不要報復,更不可對敵國無辜人民加以污辱,我們只有對他們為他的納粹軍閥所愚弄所驅迫而表示憐憫,使他們能自拔於錯誤與罪惡。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復敵人從前的暴行,以奴辱來答復他們從前錯誤的優越感,則冤冤相報,永無終止,決不是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這是我們每一個軍民同胞今天所應該特別注意的。”   “相信我們武裝之下所獲得的和平,並不一定是永久和平的完全實現,一直要作到我們的敵人在理性的戰場上為我們所征服……”   說得出,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不過,到了今天還是繼續通過電視、電影,甚至卡通片來鼓吹仇恨的一方,顯然輸得很徹底!     資料來源: 《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6%8A%97%E6%88%B0%E5%8B%9D%E5%88%A9%E5%91%8A%E5%85%A8%E5%9C%8B%E8%BB%8D%E6%B0%91%E5%8F%8A%E5%85%A8%E4%B8%96%E7%95%8C%E4%BA%BA%E5%A3%AB%E6%9B%B8
Updated Aug 28, 2015, 9:46 AM
Aug 28, 2015, 9:46 AM
剪帶退出
2015.6.27 第一課 人物:Stlo、肥民、老馮、TL 水浪窩 ─ 馬鞍   1h40m 馬鞍 ─ 麥4/馬鞍山郊遊徑交界   36m 麥4/馬鞍山郊遊徑交界 ─ 基維爾   2h13m 水浪窩 ─ 基維爾      4h29m 鳴謝Penny押送某隊員歸隊,讓第一課得以在完整陣容下完成。 ******** 2015.6.30 Stlo自修 北潭涌-壩尾(半跑半行) 1:19 hr 壩尾-北潭涌(全程步行) 1:46 hr ******** 2015.7.1 第二課 人物:Stlo、肥民、老馮、TL、Edmond 沙田圍站-沙田坳 1:09 hr 沙田坳-回歸亭 1:01 hr 回歸亭-大埔道 1:25 hr 全程:3:35 hr 好鬼熱,下次要行短D,終點要有地方飲酒。
Updated Jul 1, 2015, 11:25 PM
Jun 28, 2015, 2:41 AM
大鄉里去PICEX
25大洋,可以有什麼要求? 當年塞滿華潤展覽廳全層,還有柯尼卡派發張國榮親筆簽名相的盛況是絕對難再的了。 好在本人最懂得找人家的毛病來挑剔,算是用入場費換來了一點樂趣。 開大旨在畫質,但蝦片所用的燈箱佈滿格子紋,什麼畫質都看不出來;那個“超!大畫幅?”的樣片就更神奇了,反差黑位皆欠奉但色彩飽和度奇高--如果我的打印機吐出這種東西,我一定會先看看紙張類別是否設定錯了。Phase One看來有太多產品了,塞買了攤位四周,好像沒打算讓人進入攤位“聞”樣片似的。門口那檔有Epson和Datacolor坐鎮,樣片理應無敵,但用來表現色彩活潑鮮明的那張紅色小舟,黑位密度不足,看來打印引擎只屬T50的級別;“省”招牌該用高階一點的打印機才對嘛。 誠如老餅所言,全場最精彩相信是葉青霖的攝影作品,整體輸出水平也高--除了薄暮景色那張有輕微縮放網格之外。也難怪,在此地研究黑房技術,旁人會肅然起敬;研究打印技術呢?只會換來竊笑。有這樣的土壤,試問可以長出什麼來? “窮人”相機、鏡頭品牌只有Sony和Tamron(是的,沒Nikon沒Canon沒OM沒Zeiss沒Leica),前者索性用高級顯示器來代替打印,聰明;我把玩了後者的150-600一會,發現變焦環澀得一塌糊塗,便興味索然。其餘展品當然無甚可觀,但既然入場費已付,唯有勉強逛了五個圈,最後到銳鷹的攤位打了個招呼便走人。
Updated Feb 1, 2015, 11:03 PM
Feb 1, 2015, 11:03 PM
頌警
面對電視畫面中示威者頭破血流的情景,葉劉淑儀議員仍能堅稱警察只是“打手打腳”,凡人如你我恐怕無謂多言。畢竟這類跡近嚴新隔空取物,或零零發無相神功的高新科技,不在天體物理學上花上苦功是絕對無法理解的。真有興趣研究的朋友,不妨邀約此尊貴議員到台灣天體一番,或有驚人大大大發現。   王國興踏著“質詢”和“匯報”進入議會,無須仰視即可看個究竟,自然比較適合我輩牛記笠記說三道四。   報載王議員認為警隊承受極大困擾,指若個別警員做出過別行為發泄情緒亦可諒解。以王議員的建制派身份,偏幫警察當然“亦可諒解”,但--警察不是這樣幫的。   “香港警務處”這中文名不易看出所以然,倒是英文名“Hong Kong Police Force”比較坦白--警察是一支軍隊,所接受的訓練是軍訓。軍訓的一大特色是再社會化,據軍訓技巧專家D. Grossman的說法,有關過程包括摧毀自我以便灌輸另一套是非觀(brutalization,即入學堂要被人小老母)、把殘殺與樂事掛鉤(classical conditioning)、把殺戮之樂變成反射動作(operant conditioning),以及長官步亦步,長官趨亦趨(role modeling)。以上四點,我們都有幸在鎮壓中逐一見識了。   換言之,警察打得興起越打越落力,甚至不顧自己性取向見女抓心口見男撩啷啷,其實都只體現出訓練之成功,王議員理應加以表揚。現在此人卻亂代警察出頭將上述“英雄本色”貶為發洩情緒,請市民予以諒解,實在侮辱了整支警隊,每一個嚴守軍紀的警察都應厲聲譴責。   不過,面對一班整個腦袋只有“服從”和“殺敵”、嗜血如魔的警察(留意通篇沒有“警員”一詞)時,是否仍應“人”視之,以“仁”待之?日後為民主運動重整旗鼓時,這點值得深思。
Updated Dec 4, 2014, 11:29 AM
Dec 4, 2014, 11:29 AM
佔中重大影響 - 北角交通篇
看見阿嫂撰文描寫上水的"好日子",我又湊個熱鬧,寫寫佔中對北角交通的重大影響。   我上班的交通選擇可多,2、2A、18、18P、18X和多條過海路線。撇開2A只往灣仔碼頭不算,其餘路線都是循相同或不同途徑往金鐘和中上環。"嚴重影響社會各階層生活及民生經濟"(愛港力語)的佔中事件發生後,多條路線需要改道或縮短行程,這實在令小弟憤慨非常--皆因現在才發現:港島北部的塞車情況,原來很大程度由巴士路線重複又重複所引致;佔中削掉了重複的路線或行經路段,令行車時間縮短近半,影響實在嚴重!本以為我這屬於個別情況,寫出來貽笑大方,但與友人攀談之下,才發現南區的情況也類似。   可惜大家發現得太晚,維港已經在政府的謊言包裝下,再次被填掉一大片用來擴建東區走廊。
Updated Oct 14, 2014, 3:08 PM
Oct 14, 2014, 3:08 PM
就差那一點點
每年暑假都會去東京看世界報道寫真展(http://www.syabi.com/contents/exhibition/index-2244.html)。   今年財困,改去台北看LIFE看見生活經典人生攝影展(http://life.events.pixnet.net/)。   台灣的這個展覽,策展者通過媒體和網路做了大量互動式宣傳,相當落力。作品方面,所展出的雖不一定是攝影師的頂峰之作,但仍深具代表性,值得花上兩、三小時細心欣賞。   最大問題反而是輸出,水平明顯遜於東京都寫真美術館的展覽(多有富士做後盾)和去年在香港科學館舉行的野外生態攝影年展。雖瑕不掩瑜,但亦殊感可惜。
Updated Aug 18, 2014, 9:40 AM
Aug 18, 2014, 9:40 AM
也談佔中公投
搞運動要靠人多,但人大多短視而自私,要動員群眾,一是誘之以利,否則就要挑起眾怒,期望運動能在各人不完全理智的情況下取得成功。   佔中所爭取的是大眾利益,而且要“放長雙眼睇”才看得見,難以作為誘因。至於憤怒,左狗和護法的荒謬雖令不少人義憤填膺;但大家看見幾個書生的溫吞作風(講極還是在講),加上寫得超長超臭的文宣(運動綱要竟然內含FAQ!),以及主事者對混水摸魚者的不合理容忍,什麼怒火都給撲熄了,還是回家洗洗睡吧。   佔中顯然已經失敗,現在才搞公投,不禁令人質疑︰還沒衰夠麼?
Updated May 30, 2014, 2:56 PM
May 30, 2014, 2:55 PM
跑步記錄
開條thread鞭策下自己。   2012.10.28 10.4 km / 57 min + 2 min (過馬路)   http://goo.gl/maps/b7mu5 http://goo.gl/maps/BkdMH
Updated Apr 23, 2014, 2:26 PM
Oct 28, 2013, 10:48 PM
我的膠片之路(四)--搞搞震
有老友問:“無端端寫一大堆東西幹嘛?” 成年人的生活,說穿了就是醞釀至高潮,然後一下子爆發出來,然後重新醞釀醞釀再醞釀。爆發的結果,可以是幾cc液體,但更多的是屋契證書新玩具之類--尤其是當年紀漸大之時。 寫一堆沒太多人看的東西,就當是盧某經過一個階段的“證書”吧(糟糕,寫得好像承認自己年紀漸大似的)。 (續上集) 看到綠色的片基,終於明白灰霧來自某書推薦可權充黑布袋的棉胎(因為我用了粉紅色被袋)。 雖然由於條件所限,現在很多朋友的膠片流程到了沖片已經“前無去路”,要靠燈箱放大鏡加想像力,或是藉助掃描器來把底片數碼化,才得知正像是什麼樣子,但當時居於公屋的小弟,仍有幸可在家裡玩黑房,前後還要有三個那麼多! 第一個算不上是“房”,只是一個巨型水果箱加上一塊黑布,只能做接觸印相,光源是伸進水果箱的麻雀燈,其餘“器材”只有兩個用來放藥水的深瓷碟和兩片玻璃。由於那時是空手接觸藥液的,所以不久便出現米吐耳過敏的問題,手指、手掌脫皮脫了足足一年,痛不欲生。 另外,這樣的設計,防漏光能力自然像某大陸牌子沖罐般,不能在太亮的環境使用,所以後來移師到廁所進行這不能見光的勾當。不過,公屋的廁所頗為開揚,加上我家向東,風大,所以很難固定用來防漏光的黑紙。再者,使用廁所作黑房,等同於在曬相期間廢掉了其原本功能,對家人帶來諸多不便,可謂下下之策。 最後還是要在阿媽出錢出力之下,搭出一間小小的固定式黑房。但由於這黑房只是傳統的乾檯加調溫溼檯,沒甚可記,不贅。 *** 一次聚會有新朋友問:你慣用什麼藥液?從對方的眼神,我知道他對我的答案--D23和Tmax顯影液頗為失望。 由試東西改為建立系統,其實跟從天天新款演變為食住家飯無異,男士應該不難理解。 說起來也夠無聊,當年試驗底片加厚液發現作用不大後,我竟然把剩下的重鉻酸鉀拿來做gum print,甚至嘗試用白膠漿來權充阿拉伯樹膠,兼用墨汁作為色素,甚至以RC紙來當gum print的紙基。可惜,我當年的審美觀仍停留在細節豐富、影調細膩的程度,所以沒繼續鑽研下去;而現在則基於環境影響,根本連一般化學品也盡量少用,更何況是劇毒且會致癌的重鉻酸鉀? 除了上述這類無傷大雅的無聊事之外,我也試過把用剩的鹽酸倒進忘了什麼藥水裡面,結果是初時沒反應,後來打算走近時,混合物才突然沸騰起來。更低能的是把鹽酸(又是鹽酸,因為發現沒啥用,所以把握任何機會來將之浪費掉)倒入用完的定影缸。 為免大家重蹈覆轍,我把結果也寫下來:鹽酸能令硫代硫酸鹽分解,釋出硫磺和二氧化硫。我因走避不及,吸了好幾口二氧化硫,咳了足足兩小時。 當然,無聊舉動也會誤打正著,例如超長時間曝光的方法,便是在製作photogram時意外發現;而後來在聯校科展展出的投射式立體電視,也是中五上課時太無聊,與鄰座的同學*吹水吹出來的。 *手上有Contax N鏡頭,打算用於Canon或Sigma相機,但又不能沒有AF和AE的朋友,不妨考慮一下此君的小發明。其網址是:http://conurus.com/index.php
Updated Nov 13, 2013, 3:28 PM
Nov 13, 2013, 3:28 PM
兩件小事
在北潭涌停好車,坐上的士擬前往西灣亭,冷不提防司機開口問:“即是要入閘?”之後,當車到了北潭路路口,又問:“是不是要拐左?” 平常很少跟司機(甚至任何人)攀談的我禁不住問:“很少來這邊,是吧?” “是的,我通常在大埔,要不是今早有乘客要去右邊很遠很遠的那條堤壩,我根本不知道香港有 這樣漂亮的地方。”他道。 “西貢的山水是世界馳名的,拿來亂發展未免太浪費了。”我承認有點借題發揮。 司機仍在陶醉於其“山水初體驗”,喃喃自語說:“我一定要帶家人來看看,一定要!” *** 十多年來,一直覺得“標距柱”是個奇爛無比的譯名(當然,我是不會太苛責那位繙譯的),直到今天想法才有點改變。 在大浪飲飽食醉後,藉酒力快步往北潭凹跑,差不多到達時,看見兩位比我年長的山友在照顧一位坐在地上,同樣比我年長的山友。我看見後者一臉痛苦,便上前問候,順便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忙。 “沒事,但好累好辛苦。”聽他的語氣,看他的神情,可以肯定他不是為坐直升機而裝死的那種,唯有試圖替他打氣:“前面巴士站在M048標距柱附近,現在你連M047標距柱都過了,不可能撐不下去的。” “47、48距離多遠?” “兩條標距柱之間只有500公尺,換言之,你只需要多走四百多公尺,便到達巴士站;況且現在才四時二十分,離巴士到站還有十多二十分鐘,時間多的是。” 四時三十三分,這三位山友到達巴士站,只比我遲八分鐘抵步--原來標距柱除了標示座標,還可以激發小宇宙!
Updated Nov 11, 2013, 11:10 AM
Nov 11, 2013, 11:10 AM
我的膠片之路(三)--又紅又綠
話說那位師傅所教的雖然很是“另類”,但也幫襯了他學沖C-41和E-6,加上前文所說,拍彩色的成功率似乎(!)較高,所以一直醞釀著自沖彩色片的念頭。一天心血來潮,便趁阿媽上班,拿走一張紅色鈔票,看也不看便衝到旺角買藥水。 多年後才知道:那張小巴司機端詳了好久才肯收下的紅色紙幣不是一百元,而是罕有的紅色十元。唉,這盒藥水真貴! 藥水買了,120膠片也買了,可是沒相機怎辦?不怕,我用了區區5元,便在文具店買到一台吸塑包裝的玩具120相機,然後趁尚未日落,跑上何文田山頂幹掉那12格膠片。 入夜後開始沖片。 替藥水加熱是件大事。由於沒專用器材,唯有土法上馬。窮有窮玩,我用火水爐加銻煲做水浴,加上兩個剛好容得下250 c.c.液體的腐乳瓶為藥水加熱。為免加熱不勻令腐乳瓶爆裂,過程中需要不斷用筷子來攪拌藥液。 習慣使然,今天我開藥水,仍是用當年那雙專用筷子攪拌的。 沖出來的效果竟然相當不錯:片基通透,影調正常,唯一可恨的是相機漏光,在底片上留下許多現在被視為有型,教不少人如痴如醉,甚至令這台玩具相機的品牌Holga走向世界的斑紋。 認識絨紙這種東西,始於數年後Jolly支支冰送的迷你絨面熨畫,所以當時我只用了橡皮圈來封閉相機的漏光位置,效果也可以。至於耐用與否,我倒不清楚了,反正修好這台Holga的漏光之後,我只用過三、四次。畢竟,在沖印店做的3S (3"x3")相片上,120甚至810也不會比135/126有太多優勢。 之後時灰時不灰的繼續玩了一段時間自沖,直至…… 中二那年,在學校的攝影學會撈了個弼馬溫來做,好處是可以近距離拍攝校內活動。剛巧那年灣仔運動場重舖跑道,我們的運動會移師到老家附近的喇沙舉行,所以回家比較早,可以先沖片後晚飯。 漂定後稍事用水沖洗,打開沖罐,拿出片芯--咦!? (未完待續) (c) Peter LO, stlo.com
Updated Oct 11, 2013, 12:27 PM
Oct 11, 2013, 12:27 PM
我的膠片之路(二)--誤入歧途
我和90這數字看來特別有緣。 所謂比較好的相機,只售90大元--在新蒲崗出當鋪買的全手動無測光萬能達連動對焦(對不起,那年代我們不叫旁軸)。 說起來,那個年代的譯名還沒被大陸那班文盲污染。大陸人命名時,隨便堆砌出一個現成詞,甚至現成詞的諧音已經自覺很了不起,因此才弄出黎明(我的普通話老師對這名字讚不絕口,唉~~)、王菲這類寄望、文化內涵全無的姓名。相機名字中,“錦囊”變“佳能”、“萬能達”變“美能達”已是大倒退,但相對於“藝康”變“尼康”(尼姑的健康與我何干?)已經好了不只十萬八千里。 還記得用於那台萬能達的第一卷膠片是富士 Neopan SS。 看過第一集,又對暗房操作有一定認識的朋友,都會明白整體性的灰霧通常與相機無關。因此,萬能達即使如何萬能,也消除不了灰霧,卻產生了另一問題:說得好聽是拍出來的底片密度很高,難聽點講根本就是名副其實的“黑膠”,只差還有一點點影像而已。 充滿想像力的小弟馬上便聯想到:富士當年只屬二流膠片公司,問題一定出於膠片。後來,適逢小六畢業旅行,便用每卷14元的價錢,買了兩卷Kodacolor II 來試試。哈,除了因鏡頭霧化令高光有點溢出之外,效果不錯啊。當然,我那時根本不知道:之前所以得到“黑膠”,是因為自行沖片的灰霧,加上我在大晴天下用了陰雨天的光圈、快門組合所致;亦全因我的雨神基因起了作用,令我這次得以在雨天拍攝,才誤打正著得到正常效果。 年內多看了幾本書,對曝光開始有概念,“陽光16法”也運用自如,但沖片效果仍然時好時壞。不過,因首次“成功”來自彩色負片,竟也萌生了自沖彩色片的念頭來。但所用的藥水並非柯達C-41,而是當年萬成有售,工作溫度為30℃,而且只有彩顯和漂定兩道藥水的日本製代用藥(放心,我沒把EP-2當成C-41)。 同時,忘了是看書還是聽人家說,那時也開始相信“底大才是硬道理”。但毫無經濟能力的初中學生,又怎可能染指大中片幅呢? 當然可以,而且還是今天的名牌相機呢! (未完待續) (c) Peter LO, stlo.com
Updated Oct 9, 2013, 9:36 AM
Oct 9, 2013, 9:36 AM
我的膠片年代(一)
楔子 一直想好好寫下當年玩膠片的歷程,可是人懶稿多藉口更多,所以遲遲未有成事。趁友人在飯局問到某些藥水、膠片的味道,不如把一些往事和所想一一寫下,當是個不算答案的答案吧。 本事 如果我說:絕大部份朋友的黑白之路都由D76開始,相信喊打的人不會太多吧?(噢,原來你用的是Tmax Developer?有怪莫怪,我人老嘛!) 我算是個例外。 1981年,在油麻地《中華書店》買了本繙譯得很爛,資料也非常舊的攝影(其實以暗房技術為主)入門書,看了以後亂碰了一輪,還是不得要領。後來在《華僑日報》的分類小廣告中,看見一則90元學曬相的廣告,便央求阿媽付錢(我當時是小五學生,哪有經濟能力?),學師去也。 師傅教的顯影液配方是獨創的(當然要自行調配)。不過現在從成份看來,其實藥效與D76應該相差無幾,唯一好處大概是無須用上硼砂,又可以故弄玄虛一番,填塞一下課堂時間吧? 說起玄,師傅教得的確很玄--印象中師傅從沒提過不同底片需要不同顯影時間…… 不清楚是因為師傅從不翻閱底片和藥水說明書,還是因為秉承了國人“留一手”的惡習。當時學的很多手法,都跟廠方推薦的大相逕庭。但無論如何,依照師傅所述的步驟和材料,真的沖得出可用的底片,總算有所收獲。 但奇怪的是,用上幾乎相同的工序,在家沖的底片灰霧特別嚴重。不過,90元課程教的是沖曬,而不是替有問題的底片斷症,加上自己對攝影一竅不通,很自然便會從器材方面考慮。 於是便得出了:“我要買台好相機”的結論。 (未完待續) (c) Peter LO, stlo.com
Updated Oct 8, 2013, 8:58 PM
Oct 8, 2013, 10:35 AM
無聊者言 - 20130318
我變態。 越脆弱的東西,越有衝動捏它一把,踢它幾腳。 為的,當然是要印證一下它有多脆弱。 我變態--早說過的。
Updated Mar 18, 2013, 11:41 PM
Mar 18, 2013, 11:41 PM
Updated Jun 13, 2016, 9:32 AM
Jun 13, 2016, 9:32 AM
Updated Oct 13, 2014, 11:03 AM
Oct 13, 2014, 11:03 AM
Updated Mar 25, 2013, 8:19 PM
Mar 25, 2013, 8:19 PM
Updated Mar 18, 2013, 11:33 PM
Mar 18, 2013, 11:33 PM